脊髓损伤最显著的功能障碍是瘫痪,运动疗法是恢复运动功能最重要的手段,也是防治脊髓损伤合并症最有效的途径之一。本文扼要阐述运动疗法在脊髓损伤康复的应用和方法。
一、肌力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提高和改善损伤平面以下瘫痪肌肉的功能,争取达到功能肌力 (2)强化上肢和躯干肌力,以协助患者进行扶拐步行 (3)预防合并症,包括深部静脉血栓、异位骨化等 2、训练形式: (1)电刺激运动:适用于肌力0-1级 (2)助力运动:适用于肌力1-2级 (3)主动运动:适用于肌力3级 (4)抗阻运动:适用于肌力4级 (5)主被动运动:新型运动装置,适用于肌力0-4级 3、训练强度 (1)增加肌力:大重量、少重复 (2)增加肌耐力:小重量,多重复 4、运动量 (1)不疲劳 (2)无痛 (3)不诱发痉挛 (4)符合上述条件时,多多益善 5、作用机理 (1)超量恢复 (2)神经功能重塑 (3)神经再生 (4)神经复苏:抑顿和冬眠细胞促醒 (5)代偿性运动
二、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改善关节活动范围:长期制动导致的关节挛缩和活动受限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改善,以改善运动功能。 (2)改善神经-肌肉功能。关节主动和被动活动可以促进本体感觉传入反馈,从而促醒抑顿和冬眠的神经-肌肉功能。 2、训练形式 (1)被动运动 (2)主动运动 (3)关节松动手法 3、训练方法 (1)避免暴力 (2)关节近端固定,远端控制 (3)缓慢持续 4、作用机理 (1)长期牵张改善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的延伸性 (2)分离或改善组织粘连 三、耐力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改善持续运动能力 (2)改善心肺功能 (3)改善肌肉功能 (4)改善糖代谢 2、训练形式 (1)循环抗阻训练 (2)渐进抗阻训练 (3)步行训练 (4)踏车训练 (5)游泳训练 3、训练强度 (1)50-75%VO2MAX (2)持续5分钟以上 (3)非瘫痪的大肌群运动 4、运动量 (1)700-2000卡/周 (2)无过度训练的表现 5、作用机理 (1)运动肌超微结构改善 (2)肌肉代谢改善 (3)肌肉收缩的机械效率提高 (4)心肺功能改善 四、牵张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改善运动功能:例如膕绳肌牵张,使直腿抬高超过90度,是长腿坐的基础。 (2)缓解肌肉痉挛:是最常用的缓解肌肉痉挛的物理治疗方法。斜板站立是最常用的小腿三头肌牵张训练,是肌肉痉挛患者进行步行训练的前提。 2、训练形式 (1)手法牵张 (2)姿势和体位牵张 (3)利用器械牵张 (4)自我牵张 3、训练强度 (1)缓慢持续 (2)不诱发痉挛和/或疼痛 4、作用机理 (1)肌肉和韧带的延伸性 (2)脊髓运动神经环路抑制 四、平衡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建立新的姿势平衡点 (2)改善站立和步态 (3)改善坐位能力 2、训练形式 (1)坐位平衡 (2)站位平衡 3、训练强度 (1)不疲劳 (2)动作稳定 4、作用机理 (1)外周机理:肌肉和关节功能改善 (2)中心机理:中枢平衡功能改善,本体功能改善。 五、站立和行走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恢复步行能力:治疗性步行、社区步行 (2)改善膀胱和直肠功能 (3)改善神经-肌肉功能 (4)改善骨关节功能 2、训练形式 (1)站立支架训练 (2)平行杠内训练 (3)助行器训练 (4)扶拐训练 (5)分解训练-合成训练 (6)部分减重训练 (7)康复机器人训练 3、训练强度 (1)不诱发痉挛 (2)不疲劳 (3)安全 4、运动量 (1)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运动 (2)不造成运动性疲劳 5、作用机理 (1)神经功能重塑 (2)机械效率改善 (3)神经-肌肉功能改善 (4)骨关节功能改善 六、转移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改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(2)避免压疮 2、训练形式 (1)卧-坐转移 (2)坐-站转移 (3)卧-站转移 (4)轮椅转移 (5)如厕转移 (6)洗浴转移 (7)汽车转移 3、训练强度 (1)不诱发痉挛 (2)不疲劳 (3)安全 4、运动量 (1)在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多运动 (2)不造成运动性的疲劳 5、作用机理 (1)神经功能重塑 (2)机械效率改善 (3)神经-肌肉功能改善 (4)骨关节功能改善 七、呼吸训练 1、训练目的 (1)改善膈肌功能 (2)改善气体交换效率 (3)改善通气 (4)避免肺部合并症 2、训练形式 (1)直立位 (2)腹式呼吸训练 (3)抗阻呼吸训练 3、训练强度 (1)不憋气 (2)无胸闷 4、运动量 5-10分钟/次,重复2-4次/日 5、作用机理 (1)改善肺通气/灌流比例 (2)改善肺通气功能 (3)改善气体交换功能 (4)改善膈肌功能 |